香港《镜报》专访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
建设国际一流的国际商事审判体系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近期,香港《镜报》专程采访了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对于法庭的定位、创新与未来发展,何云在采访中分享了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见解:

在解读法庭的发展与创新愿景层面,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成立之初就思考如何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建设成为国际国内一流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构。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的最大优势在于,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为涉外法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所依托的中国特色法律制度,以充分保障中外当事人平等权益作为目标,可以全面整合、系统集成与涉外商事纠纷解决相关的各种资源,力求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可预期、高效率、低成本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案。近期审结的两起依法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案件中,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便引入了“法官远程视频认证+电子送达”、简化公文书证证明手续及便利化证据材料翻译认证流程等创新举措。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于审判机制上不断探索,其根本目的是希望提升国际商事审判的效率以及专业性,让中外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在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方面的能力。

在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层面,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非常重视涉外法官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了专门的遴选机制,并持续通过培训、交流、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审判团队的法律素养、国际规则认知、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目前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组建了涉外公司纠纷、涉外合同纠纷、仲裁司法审查等三个专业化审判团队。未来还将加快夯实审判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外语能力、精准适用法律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涉外法官。国际商事案件在审理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对法官的审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的目标,上海国际商事法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提升判决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更加顺畅的国际商事审判庭体系和配套机制建设,在涉外案件办理、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形成更多首创性制度成果。同时,吸引更多国际顶尖的法律人才汇聚上海,形成人才高地。

在深化沪港两地司法交流合作层面,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期待与香港业界的深层次交流。除了判决互认执行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外,可以探索法官、律师、仲裁员等专业人才之间的互访交流和联合培训项目。沪港两地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近期,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审结了多起国际司法协助案件,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司法协作网络,推动国际规则衔接与互信合作,为“一带一路”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提供了高效、专业的“上海方案”。一个可预期、高效率、专业化的国际商事司法体系,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支撑。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正努力成为让中外当事人都信得过、愿意选择的纠纷解决平台。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的启航,既是中国司法主动融入全球治理的宣言,也是上海从“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参与者”向“规则引领者”转型的关键一步。其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上海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更将为中国参与制定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提供实践样本。结合香港的成熟经验,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将依托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与制度创新空间,打造“普通法与大陆法兼容、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型范式——作出“上海方案”对全球法治文明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