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17名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走进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旁听了一起跨国承揽合同纠纷的公开庭审。此次旁听庭审活动是今年上海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优质司法服务护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的组成部分。
该涉外承揽合同纠纷定作人系中国公司,承揽人系波兰公司,双方就某知名品牌汽车德国慕尼黑机场展厅项目、挪威奥斯陆展厅项目订立两份合同,总价约40余万欧元。波兰公司负责拆除、制作、运输、安装、维修等事项,中国公司按进度分期付款。双方约定,合同争议适用中国法律,由中国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波兰公司认为,涉案两项目均已验收完成并交付使用,尚有合同尾款142,800欧元未付,故诉至青浦法院要求中国公司支付合同尾款及逾期付款滞纳金。
庭审中,合议庭根据双方诉辩意见归纳争议焦点,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充分发表意见,整个庭审过程条理明晰,秩序井然。本次庭审还全程采用同声传译系统,向代表委员们展示了上海数字法院的建设成果。代表委员们全程专注旁听,对庭审程序规范性、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
庭审后,该案审判长、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何建与旁听的代表委员们进行互动交流。以本案纠纷作为切入点,向代表委员们介绍,上海国际商事法庭自去年成立后,即建立了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推动涉外司法协作,用专业审判为国际企业吃下定心丸。代表委员们对本次庭审高效透明的审理流程及国际化审判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并引发大家对企业出海过程中跨国法律纠纷的热议与关注。代表委员们充分肯定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在提升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此次旁听活动是人大深化司法监督、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将积极吸纳代表意见,不断提升审判质效,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更加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